其实,“单挑”和“群殴”是毕业生“面试专用词语”。“单挑”指的是一对一面试,“群殴”则是由一个面试官面试多个应聘者。
AC面、压力面、恳谈会、PAR面、结构面、无领导面、面经、面霸等等,“面试专用词语”几乎可以写成一部“红宝书”。这些词语甚至连百度知道都搜索不了。应届毕业生们穿上正装,打算兴致勃勃地走出校门,各种“面”就摆在他们面前,如同走进一家热气腾腾的面馆,种类繁多,却都难以下咽。
据了解,一家国企的省公司今年对应届生的测试环节共有13轮,包括网申、笔试、一面、二面、三面、省公司素质测评(即兴演讲、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构化面试)、市公司面试、体检、恳谈会(性格测试、恳谈)、省公司二次审核面试。
上海财经大学本科毕业生范雨晨听到一个哥们儿在某个投资银行一举面试18轮的消息之后感叹:“他都快面吐了吧!单位为什么要把我们折磨够了才肯放我们去工作?”
“压力面”摧毁自信心
中国农业大学应届生卲奇刚遇到了他“史上最恐怖的压力面”。面试官一开始就问他有没有女朋友。理由是:私人问题可能影响工作,我们必须要全面掌握情况。
在邵奇刚一再回避下,面试官几乎以威胁的语气说:“你不说也没关系,我们后面还有好几十个来面试的人。”邵奇刚感觉自己像犯了错误一样,“不就是来找工作吗?”他有点委屈。
北京化工大学硕士三年级学生周峥已经面试了十几家公司,算得上是一根“老油条”了。“营销类的岗位通常都有‘压力面’,故意问一些让人有压迫感紧张感的问题,的确很为难人。”
周峥至今对他的第一次“压力面”记忆犹新。“之前同学们叫我看看‘面经’(别人分享的面试经验),但我觉得没有什么好学习的,面试就是诚实的回答问题呗。”但这第一次的面试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面试官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联系你的学习经历,我想你是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当你熟悉了一个领域,你可能就会对工作失去兴趣。是吗?”“我一下子就蒙了,心想这个推论也未免太过度了吧,但一味否认就有点狡辩的意思了。”最后他只好红着脸承认。
“你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是什么?”“你人生中最失败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所做过的最对不起父母的事情是什么?”
这些问题都是“压力面”的主食,倘若面试官再来点评价,给这碗“面”加点作料,味道就更精彩了。
“我简历上写着当班长,面试官就问为什么当班长,想当官吗?我说能锻炼自己,也能为大家服务。他说你是雷锋啊,现在这年代还能找到你这样的人。”周峥说,“这几乎摧毁了我的自信心,我开始怀疑自己。”
走向混乱的“无领导面”
“千万别认为有‘无领导面’就有‘有领导面’,也千万别认为‘无领导面’就是面试官不是领导的面试。”QQ群上,师兄们给学弟学妹这样解难。
“无领导面”的正解是无领导小组讨论,是“群面”的一种。通常,面试官给面试者们一个案例,在不指定领导的情况下,给每个人一定时间发言,最后形成小组意见,这也叫AC面。“无领导面”还可以由两组面试者就某一话题进行辩论。
但“无领导面”由于人多量大,经常会有“夹生面”产生。
中科院广州某研究所蔡新激动地表示:“我前天刚参加了一个特别窝火的面试。这次‘无领导面’一共13个人,从没见过这么多人的。”
让他不解的是,那个看上去和面试者差不多年纪的年轻面试官居然中途离开了,“一屋子的人就在‘无面试官’的情形下‘无领导’讨论着。”最后,这场无面试官、无领导的面试导致了一些“无根据”的结果。蔡新评价道:“太不负责、太不尊重人了!”
如同没有煮熟的面,这样的“无领导面”不仅难以下咽,还可能损害人的健康。
郑华在一家外企人力资源部门工作,她曾经也尝过夹生的“无领导面”。“‘无领导面’中,每个人的发言时间均分要达到10分钟才能有效。但是那一次,我们12个人,要求35分钟完成讨论,每个人只有3分钟时间。”她觉得这感觉太像快餐,“让我觉得很不被尊重。”
“无领导面”除了夹生之外,还会有一些奇妙的味道,让面试者互相淘汰就是其中一种。
同济大学研究生三年级学生张远宏就经历过这一尴尬局面。“辩论结束后,让我意想不到的环节出现了。”面试官宣布现在要在每组里淘汰一个人,每个人指出要淘汰的面试者并给出理由。
“我跟其他同学都不认识,也不了解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我真的没办法做出这样的选择,活脱脱、赤裸裸地挑拨离间!”
这个时候,面试者阵脚大乱,然而,乱世容易出英雄。“我旁边的女生就被一个直言直语的人指出一处硬伤,说她专业知识不过关。”这个“英雄”让张远宏有些紧张,生怕他将矛头指向自己。
当然,“英雄”处处有,每场“群面”都能遭遇“强势伙伴”。
张远宏说:“很强势的人会当场把所有人都呛住,很不爽。”他回忆起参加某世界500强的啤酒公司面试,小组里有个男生不停打断别人说话。
“我是我们小组最后一个发言,我刚说了一句,他就打断了我,完了最后还假惺惺地问我要不要上去做陈述。我什么心情都没有了,也没有思路了。”强势伙伴让他的这次“群殴”失败了。
面试者期待被尊重,而不是用求职培训隐藏真实的自己
如果说应届生是各种面的食客,那么面试官就相当于做面条的“大厨”。一些“非著名”“大厨”的“非典型”表现往往让“食客们”哭笑不得。
“面霸”周峥遭遇一家医药公司面试的内容就是“向大夫卖新药”。面试官扮演大夫。周峥认为当时自己表现不错,但面试官扮演的大夫最后还是对他说“我现在有急事,要出去开会,你下次再来吧”!周峥说:“我们6个人的推销,没人能卖出去。”他认为面试官在故意演戏刁难他们。
北京某高校毕业生蒋科则被面试官各种“假如”问题困扰。他印象深刻的一次“假如面”中,面试官问他:“假如你和你的同事在共同完成一个工作报告后,报告只能署一个人的名字,并且被署名的人会立刻得到提拔,你会怎么办?”
于是,蒋科的这次面试就卡在了这个奇怪的问题上了。“如果真是遇到这种状况,就不应该让事情到了这一步才开始着手处理,所以这个假设就不会成立。”他说。
除了永远卖不出去的药、奇怪的“假如”问题,面试官有时还会将面试者当做空气忽略。
蒋科讲述了他参加的另一场基金公司的终面。“我正在回答问题,面试官的电话响了,他就开始接电话了。”蒋科觉得这很不可思议,“要是我的电话响了,一定会被淘汰,但同样的情况颠倒过来,我却不能淘汰他。”
有两年人力资源工作经验的郑华认为,这些看起来很滑稽的行为实际上表现了面试官对面试者的不尊重,不是所有面试官都有专业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精神。对她而言,因为自己经历过面试,才知道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尊重面试者。
因此,如今每次公司组织面试,郑华都会在面试前向面试者确认面试职位、讲解职位要求、介绍公司情况,然后再对面试者进行面试,结束后,会告知在什么时间段内电话确认下次面试时间。
她发现这些看上去理所当然的细节,很多HR是不会放在心上的。
“而现在社会上还组织了很多求职培训班,讲课老师是大型企业的资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他们为培训者总结了各个行业甚至各个职位筛选简历的关键词,搜集面试问题,并教他们如何回答压迫性问题、不同的职位对应聘者的能力需求。”郑华说就因为如此,导致很多人为了面试成功,也可以轻而易举通过各种求职培训隐藏真实的自己。
面试从筛选人变成折磨人
“一天三场面试!”“变态面试啊!”“跪求面试指导”,好友小陈的微博一下午连着更新3条状态。这些日子知道她一直为找工作而忙碌,却不知为何一下子全归结到面试上。
“面试怎么你了?”我急忙@她一下,“一言难尽,待详谈。”她这样@回来。不一会儿,我的QQ就闪了一个震动,小陈来向我诉苦了。
原来,她前几天接到通知,在同一天,早上8点、下午2点、3点各有一场面试,于是她赶场子似的折腾了一整天,却遭遇了3场前所未有的“变态面试”。
第一家是外企公司,第一项就是“心理测试”,长长一张考卷各种问题,都是需要选A或B的选择题。“选择你较喜欢的词:A严谨B热心;你经常会考虑人类命运问题?A是B不是……”这些问题都不算什么,小陈说,最要命的是有一题赫然写着“你的性生活和谐吗?A和谐B不和谐”。这个让人面红耳赤的问题着实让她纠结了很久。
第二场面试是一家网络公司,采用的方式是一对一面试,主考官笑眯眯看上去很和蔼,结果他一开口提问才明白什么是笑里藏刀。“你说对于这份工作会努力,那么你是否认为态度就能决定一切?”“自我介绍你说其实我很平凡,那么是否你也没有任何高于别人的优点呢?”一连串尖锐的问题,早让毫无面试经验的小陈傻了眼。
而当提问过后,小陈打听职位的工资待遇时,得到的回答却是“薪水无法详细透露,但可以告诉你基本满足生活所需,大学生刚出来找工作,不要太注重薪水,要多重视发展空间”。
到达第三场面试的地点时,小陈已经被前两场弄得心力交瘁。结果第三场是“无领导小组面试”,15个人分成两组,按照题目进行双方辩论,辩论之后当场给6个Offer.“我们应聘的是营销职位,那不就是应该需要能说会道吗?我自认为在面试中表现良好,在小组中也一直扮演着Leader的角色,可是最后却是在辩论中表现非常温吞的6个人拿到了Offer.”她愤慨地质疑着这家公司的面试标准。
毕业季,找工作一族中无不充斥着这样的面试烦恼。海选、单面、群面、无领导面……轮番下来,往往早已令人筋疲力尽。
理论上说,这些面试环节,无一不是按照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理论进行设置的。“心理测试”中的问题很可能来自心理学实验的量表,据说能测试出面试者的人格特质:“压力面”,据说能够测试出面试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无领导小组面”,据说能够测试出面试者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及领导力等。
我们无法从学术上评判这套复杂的选拔标准是否对所有人有效。但可以断定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商机,这不,为了满足各种各样的面试所需,社会上甚至已经开始出现各种面试集训班。现实状况令人不得不担心,各种稀奇古怪的面试是否早已背离了以选才为终极目的的初衷?
回到宿舍,恰听见同宿舍的姐妹正郁闷于当天遇到的极品面试题,“今天应聘外贸公司,面试考题竟然是让我当场用英语翻译一篇文言文,怎么不干脆翻甲骨文!”
唉,面试那点事儿,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吧。
“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互联网,都崇拜英雄”
邓亚萍:大学生应和高手过招
“这个领域跟竞技体育有非常相似的地方:竞争、拼搏,靠实力说话。”以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人民搜索总经理身份首次公开亮相于人民搜索校园宣讲会的邓亚萍在清华大学招聘毕业生时把互联网与竞技体育作比较,
“没有再比奥运会更加残酷的了。4年一届奥运,你却有十几年的前期积累,可这次你赢不了,4年以后你还不知道怎么样。但互联网竞争再激烈,百度能占现在的市场份额也就70%~80%,也没把别人全打死。”
因此,邓亚萍认为,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互联网,崇拜的都是英雄。
邓亚萍今年37岁,在1990年亚运会女团比赛决赛中被大家所熟知。1997年后结束运动员生涯开始了11年的求学之路,2008年加入奥组委,2009年4月起正式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参与国庆60周年的活动,今年9月调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人民搜索总经理。
而大学生们也非常关心,这些年很好地转换于各种身份间的邓亚萍突然又跳转到从未涉足过的互联网领域,该如何把脉人民搜索?邓亚萍谈到,还没正式在人民搜索上任前,她曾拜访过互联网界“巨头”李开复和张朝阳,他们都惊讶地表示没想到她会到这个领域中来。但同时也提出这个领域不缺技术人才,而恰恰缺乏的是有感召力、有影响力的人。
现场有学生尖锐地向她提问:能否向想做公务员的大学生传授那么快升官的秘诀?邓亚萍表示,非常愿意和大学生们分享人生规划等方面的经验。她自认是个幸运儿,“借用张艺谋的一句话:哟,我红了20年了。”
“我想人很多时候是需要机遇的,同时我觉得往往机遇是要给有准备的人。我不比你们聪明多少,但可能在我的人生规划里,我善于抓住这个机遇,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她认为自己个人的价值叠加在奥运、叠加在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想上,个人价值被放大了,“不光是从事体育、体育工作,我在其中参与了一小部分,但是我非常幸运,被大家记住了。”
在与现场学生的交流中,邓亚萍表示中国是拥有世界上最大互相网用户的一个国家,可世界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内容并没有掌握在中国人手里,非常遗憾。“技术上和技术标准制定上在国际领域当中没有太多中国人的声音,这是非常值得我们中国年轻人深思的一件事。我们在国际组织中的声音太弱小了。”
为了鼓励现场的青年学子加入中国互联网的建设工程中来,她强调,每个人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你得到多少物质上的认可,个人价值再加上对国家对民族贡献的力量,才是对人生价值的真正肯定。邓亚萍期待中国更多的青年学子更加懂得技术,更加懂得世界的年轻工程师参与研发,她坚信,“和我们打球一样,没有高手,怎么赢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