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记者走访节后劳务市场发现,虽然供、需呈现两头热的形势,可是却在工资这个问题上产生分歧,工资低、被拖欠成为农民工求职时最担心的问题,工资谈不拢也成为劳资双方难以达成协议的最重要原因。
自发组建临时市场
昨天,记者在虎坊桥人才市场看到,虽然当天这里没有招聘会举行,但是门口依然聚集了百十来号人,老板和农民工们在这个自发组建的“临时”市场里搜罗目标,讨价还价。一旦有招工者上前,几十号人立即围上去,争相自荐。不过往往都是当问清了工资后,大家立马一哄而散,剩下老板一脸茫然地站在那里,只好再挨个“游说”。
“一个月1000多,包吃住,要是能分到国贸那边,挣到两千四五肯定没问题。”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男子主动出击,不停地招揽求职者。他自称是一家护卫中心的招聘经理,每天的工作就是穿梭于劳务市场或招聘会搜罗保安,因为北京的劳务市场满足不了需要,他还常常要到附近的河北省联系大规模的劳务输入。“来多少,要多少,差600人呢,初三就有回来的农民工了,这几天一共招了100多人,还差很多,我的任务挺难完成呢。”过来跟他搭讪的求职者也不少,不过一听工资只有1000多,大家都摇摇头走了。站了一天,这个招聘经理只招到3个人。
月薪千余元不如回家干
在大院里那贴满招聘广告的十几个布告栏前,务工人员来来往往,大家看过广告之后,脸上都写满了失望,甚至没人记录一下上面的联系电话。“你看上面写的,都是多少至多少,或者是多少钱以上,凡是这么写的,给你开支的时候,肯定是按底数开。到不了2000,太少了。”几个农民工说。
一个从保定过来的小伙子仔仔细细地转了一圈,看了上百家单位,也没找到满意的岗位。“都是1000多,这肯定不行,我觉得最少得2000吧。”小伙子告诉记者,他过去在家做服装生意,现在也在当地一家服装加工厂有股份,每年能分得几万元红利。如今到北京打工,如果工资少于2000,还不如回家继续卖服装。
最担心被拖欠工资
四十多岁的农民工老陈是一名厨师,已经在北京打拼4年了。年前他辞工回家,被老板拖欠工钱,至今没结,所以再来找工作,老陈格外谨慎,尤其是提防小馆子。一个家政公司的老板过来跟他说话,老陈毫不犹豫地摆摆手,“你看他那样子,自己都喝凉水,啃面包,拎着个破破烂烂的塑料袋过来招人,像是大老板吗?估计自己都挣不上钱来,怎么会给你按时开工资?”老陈冲着那人努努嘴,对记者说:“得是那种开着好车来的老板,他们买卖做的大,也有钱给下面的人。”
过了一会儿,一家饭店的老板过来招人,开出2000元的价格,老陈和几个朋友理都没理。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厨师,以前就能挣4000多,所以2000元的工资水平对他们来说毫无吸引力。“年前我在一家大饭店做海鲜,挣到4800呢。”老陈表示,他自己有手艺,不怕找不到好工作,工资低于3500,他是不会考虑的。
职介部门人士也表示,随着二三线城市的不断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逐年上升,劳动力的薪酬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北京跟一些劳务输出城市在用工薪酬方面的差距已经不大。如果薪酬上没有足够明显的优势,就很难吸引外地农民工背井离乡,远足务工。